上海看病流水账
前情提要:满打满算腰疼了近4年了,第一次是在濑户内海的岛上,搬箱子以为闪了腰。剧痛,趴在榻榻米上待了三天才能又走路。
打电话问诊Kaiser的医生,医生说,只要不影响走路,排便,和没有放射性的疼痛就不需要来医院,片子也不用拍,养着就好了。 于是我乖乖的就努力养着。
后来就断断续续的时好时坏隐隐作痛也就努力锻炼身体没有再管它以为自己就好了。
一年多前出游去德国因为隐隐作痛做拉伸,忽然就剧痛的又只能躺着待了近一个星期...
今年10月底又来了一次..
回家老妈一听这哪行,强行就拽着我去看医生了。 上海看病的话我需要自费。 老妈提前拿我的身份证帮我办了一张自费医保卡, 用微信预约了拍磁核共振(到这步都非常方便呢! 大力赞扬医保改革)
我回来上海第二天晚上6:30基本没有排队就拍了磁核(白天人多,都约到晚上拍片子,自费价格人民币460, 挂号20)。 人生第一次耶! 拍照的声音像夜店的电音节奏,大概拍了有5-8分钟,我都快睡着了。拍的时候身上不能有金属,但是我的裤子纽扣是金属的,于是护士姐姐拿衣服帮我盖着下半身(虽然大门还敞开着门口都是人但是基本没走光的)把裤子褪去了一半,然后就进了机器。 可是我人都进去了忽然想起来我的口罩鼻翼部分好像里面是金属片,想告诉护士姐姐可是扫描已经开始了,我就忐忑了好半天后来想着估计腰椎扫描拍不到脸就算了(后来一问果真如此) 但是小伙伴如果扫上半身千万记得摘口罩。
拍完之后等了两天就微信收到了影像报告和诊断书(再次大力赞扬好方便呀!微信看到的是ppt式的可以放大缩小动态影像,不过我乡下人可能美国也是这样的我没拍过)
报告里就确诊说是腰椎间盘突出啦! 把我妈吓个半死,疯狂搜相关信息然后呜呼哀哉说你这么年轻就这样了以后怎么办呀! (然后每天我都在“腰椎间盘突出怎么治”的抖音视频声音中醒来,老妈的手机推送已经全是这个相关的了)
我自己倒是还好因为我看着Google大学和知乎职高的信息早已自我诊断是这个了。
老妈开始拉着我要去热敷啦,要去针灸啦要去擦神秘的药,吃中成药啦。我很抗拒,感觉我都凸出四年了也没啥事现在也不疼了应该不需要这些,等周三看了医生问问到底咋办呗。 她执拗不过我就作罢。
专家门诊的专家一周只一天门诊,别的时候都是做手术之类的。 所以病人非常非常多。 即使是微信预约了时间段去看,基本也还是要排队等很久。 今天我预约的2:30大概近3:40才看成功。
专家门诊门口的显示器坏了,正常的按序排号显示没有了。一群上海大爷大妈对护士长围追堵截。 如果不是我妈在,我感觉我完全挤不进人堆看不上病。 感觉医保小程序除了挂号以外应该外加一个实时排号更新安抚大爷大妈生怕错过医生的心。
护士长被逼急了,让每个人把病历和排号单交出来, 然后她按顺序,5个号5个号的排在办公室门口的长椅上。 大家按序坐着,一个进去了,就挪动屁股去下一个椅子。 可是来看病的大多是腰腿不便的病人,每挪一个椅子都费九牛二虎之力, 明明还有许许多多空余的椅子,等前五个人都看完了再后五个同时挪动多好呀。 大爷大妈们力争上游不服老的精神在此却体现的淋漓尽致,不怕艰难险阻,屁股一定要紧紧跟上。
每次进专家办公室都是两组病人的进。 隐私什么的不需要存在,大家都是病友。 看完一次门诊就多认识一个朋友,前面的病比自己重的,唏嘘感叹。 前面比自己病得轻的,还会鼓励宽慰之。
排在我前面的老爷爷是儿子推着轮椅来的, 肠癌转肝癌,然后膝盖小腿处有个巨大的囊肿。 和我一起的等了一个多小时见到医生以后,医生看了看片子,说普通磁核看不出囊肿是什么,得再去拍一个加强型磁核,拍完再议。 排队俩小时,会诊5分钟。 爷爷还没推出去呢,医生对护士长和见习医生说,你看,身体健康和长寿是两回事,他这么病怏怏的已经带癌存活了5年呢, 身体健康的人有时候却说没有就没有了呢。 陪爷爷的儿子听得一愣,只好点头称是。 我妈这时一个箭步冲上去拍出了我的信息。
我想着刚刚一排身体不便的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再看看我相对他们较为矫健灵活的身姿很不好意思,感觉自己来浪费医疗资源。 我还没有坐下,医生看着我的片子说,这不是确诊了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 我就说我是时不时的不舒服,请问是不是急性期,可不可以做运动还是应该平躺着。 医生说这个片子很明显呀,凸出的地方刚好是正中凸出,没有压迫任何神经。 以后不要提重物不要弯腰,多锻炼就可以了。 我说片子里明显在哪里了呀,我不会看呢? 医生就教我看了片子, 然后给我画了简图,说你看中间是脊柱,你这里凸了。 但是边上的神经都没有被碰到,很幸运。 我妈就问是不是要热敷理疗啊按摩啊的。医生说不用啦! 就跑步游泳不要久坐了啊,没事的,你们可以走啦。我和老妈就撤了。 排队俩小时看病一分钟。
但是看完以后我妈彻底放松了,说诶我们去逛街吧遂愉快的去了张園和吴江路压马路! (一扫前几天对我出门的各种担心忧郁之情)
这次感觉看病的挂号步骤比我五六年前来医院要方便了许多。 要抢着排队的地方少了许多。 但是感觉要腿脚不便的一个人单独来看病还是太难了。 拿我妈肩周炎打针为例(需要专科医生打的),要先排队挂号,看见医生,开药。 下楼排队付钱。 拿付钱的单子排队取药。 上楼排队打针。 打针和门诊是同一个医生, 所有打针的病人是被聚集在一组,门诊的间隙,一波人轮流进去打,然后等门诊看完一波人,再一波打针的病人进去打。 打针的病人的信息要见缝插针的递给护士长, 而护士长大部分时间是在专家办公室里的,所以病人要在门口等着递病历卡。 看上去非常混乱。
但我妈说其实也是乱中有序,一开始医生开处方的时候排队顺序都讲过的,只是很多病人不听,而我这种只看门诊不知打针的人就会觉得门口乱哄哄的。 她觉得比以前已经好了太多太多了。 她最开心的地方是不是本地户口的人现在也可以用医保在上海看病了。她喜气洋洋的,我也很开心。
四年前的Kaiser医生好像也没说错, 没有太疼就还是自己扛吧。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